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古今名医 > 名老中医 >

叶景华

作者:名老中医 发布:2023-01-30 14:51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叶景华
 
  叶景华(1929—),男,汉族,上海人。主任医师,教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名医丁济万,曾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科主任。是全国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糖尿病肾病、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路感染等各种疑难杂症,以及肾衰结肠透析及皮肤透析。
 
  【教育经历】
 
  1948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名医丁济万。
 
  【工作经历】
 
  曾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科主任。
 
  【学术思想】
 
  1、重视整体治疗
 
  叶景华教授诊治疾病,非常重视整体治疗,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五脏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如慢性肾脏病多表现为水肿症状,治疗时往往补肾健脾同施,养肝润肺同用。此外,叶教授不仅善用药物,而且善解患者心意,善于运用心理治疗。常常通过深入浅出、恰到好处的疏导,使患者解除抑郁的情绪,树立治病的信心,坚持长期服药治疗。在整体治疗中也十分注意饮食疗法,经常嘱咐肾脏患者哪类食物不能吃,哪类食物要多吃。以上均充分体现了整体治疗的中医特色。
 
  2、两点论,辨证论
 
  叶景华教授强调辨证论、两点论,重视对疾病的分析,指出治疗的根本在于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叶教授的“两点论”观点源自中国古代哲学。老子有“道生一,一生二”;《易经》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环境与个人、整体与局部、正气与那气、内与外、标与本、缓与急、阴与阳、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任何事物都有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均应从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来看待和分析,这就是辩证法的观点。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诊治核心,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两点论深化的过程。“证”只是对疾病现阶段的认识,叶教授看病注重辨证,但也强调“证”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要与病相结合的,证是病的阶段性表现,病是证的整体变化的基础。辨证论治与疾病的诊断结合,尤其是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疾病的病因、病理、整体进程都研究得比较透彻,我们更要了解病的整体情况,在了解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趋势的情况下,根据临床的现有表现进行辨证论治,并可以结合辨病用药。
 
  3、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叶景华教授强调临床上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认为,前贤以“望、闻、问、切”的方法诊病为宏观方面,而现代的显微镜、B超、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检查为微观方面,是望诊、切诊的延伸,属于微观范围的诊断方法,现代中医师不能拒绝辅助器材的使用,如心电图、动态心电血压监护,是脉诊的延伸,而且可以更早发现疾病,全面把握疾病的变化规律。临床症状与理化检查相结合,能比较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有利于确切的治疗,也可以说明中医药的疗效。在临床上诊治某些疾病,仅凭宏观是不够的,如有些肾脏疾病,特别是在其早期阶段,患者往往缺乏明显的主观症状与客观表现,其证候辨别有时候往往只能通过肾脏病理获得。此外,肾脏疾病的种类繁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许多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的组织学改变并不完全一致,比如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可以呈现为微小病变、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硬化等多种改变,其治疗方案及病情的发展结果也差别极大。因此,随着肾活检的开展,就肾脏病而言,肾脏病理已成为肾病微观辨证比较精确而又可靠的依据,具有不可低估的参考价值,因此,宏观辨证也需要随着时代变迁和科学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才能全面把握治疗。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使传统的中医辨证微观化,实质上是既往行之有效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深化,在中医学整体观念指导下,做到宏观和微观辨证相结合,在宏观原则下发展微观辨证,在微观基础上丰富宏观辨证,两者的结合补充了辨证的不足,并使“证”的表达更加完整。
 
  4、专方专药,辨证诊治
 
  制方遣药应辨证论治,与病情丝丝入扣,病证合拍,用其长以治病,谨防药弊伤身之害,这体现了辨证论治用药的重要性。同时叶景华教授又认为,每一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其基本规律,针对基本规律制定专方专药,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方面。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复杂,变化多端,但在病变过程中辨证无论是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还是阴阳两虚,虽然其湿浊邪毒瘀阻的轻重程度有不同,但是它们是始终存在的,这是病变基本规律的一方面,叶景华教授提出用大黄泄浊化瘀解毒,土茯苓等解毒利湿,王不留行祛瘀通络,作为治疗本病的专药,同时结合辨证论治处方。辨病用药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规律,叶景华教授在治疗疾病时制定了一系列的专方来治疗不同的疾病,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通淋方、尿路感染的尿感方、血尿的化止利合剂、肾衰的肾衰系列方、高尿酸血症的降尿酸方、糖尿病肾病的糖肾方,在临床的治疗中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专方专药是针对疾病的基本规律定制基本的治疗方法,确定相对固定的处方,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科研成果】
 
  “以益肾清利活血祛风为主治疗慢性肾炎”、“以肾衰方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分别获得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获奖情况】
 
  1978年被评为上海市卫生先进工作者。
 
  1986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
 
  1993年被评为有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5年被上海市卫生局授予“上海市名中医”称号。
 
  1996年被确定为上海市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2003年和2008年分别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荣誉称号】
 
  全国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学术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
 
  上海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中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研究所顾问
 
  【出版著作】
 
  著有《叶景华医技精选》、《简明中医诊疗手册》、《叶景华诊治肾病集》等专著。
 
  【主要论文】
 
  1.叶景华,张彤,盖云,等.益肾健脾清利化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03):1-2.
 
  2.叶景华.白头翁治疗阿米巴痢疾[J].中医杂志,2006,(11):811.
 
  3.叶景华.肾炎外感诊治体会[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10):17-18.
 
  4.叶景华,王新华,朱雪萍,等.肾衰方和肾衰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S1):87-88+285.
 
  5.叶景华.通下法为主治疗急重症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07):17-19.
 
  6.叶景华,王新华,朱雪萍,等.肾衰方为主配合外治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97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1997,(01):8-9.
 
  7.叶景华.大蒜药用研究现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05):65-67.
 
  8.叶景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诊治研究现状和展望[J].山东中医杂志,1995,(02):74-76.
 
  9.叶景华,王新华,王莉珍,等.益肾清利、活血祛风为主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和实验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03):15-17.
 
  10.叶景华.恶性肿瘤治验2例[J].中医杂志,1994,(02):80.
 
  11.叶景华.慢性肾炎中医药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东中医杂志,1994,(01):11-13.
 
  12.叶景华.隐匿性肾小球疾病83例治疗观察[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06):27-28+68.
 
  13.叶景华.手术后低热不退的诊治经验[J].中医杂志,1993,(09):532.
 
  14.叶景华.420例急性肾炎临床观察和远期随访[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07):12-14.
 
  15.叶景华.51例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07):11.
 
  16.叶景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37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2,(07):24-25.
 
  17.叶景华,王哲身,夏文娟,等.理气消胀粉敷脐治疗腹胀104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09):11.
 
  18.叶景华.治血尿毋忘化瘀利小便[J].中医杂志,1991,(09):6-7.
 
  19.叶景华.中风以祛邪为先[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12):3-5.
 
  20.唐英,林禾,王新华,叶景华.147例甲型急性肝炎临床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06):8.
 
  21.叶景华.临床辨证分型刍议[J].中国医药学报,1988,(04):55-57.
 
  22.叶景华.肺脓肿的中医药治疗[J].中国农村医学,1987,(10):30-31.
 
  23.朱良春,魏长春,叶景华,贝叔英,韩为琨,陶志达,张沛虬,张发荣,黄志强,王廷富,洪广祥.肺脓疡证治[J].中医杂志,1987,(07):11-15.
 
  24.叶景华.34例慢性肾炎死亡病例的分析和病机探讨[J].医学研究通讯,1987,(05):140.
 
  25.叶景华.茵陈蒿汤加减于胆石症术后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04):33.
 
  26.叶景华.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1985,(01):19-21.
 
  27.叶景华.中医药治疗肺炎83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12):15.
 
  28.叶景华,王哲身.肾结核并发肾功能衰竭治验1例[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08):500.
 
  29.叶景华.高热胸痛咳嗽[J].中医杂志,1984,(05):24-26.
 
  30.叶景华.治疗急性肾炎122例的临床观察和随访情况[J].山东中医杂志,1984,(02):16-18.
 
  31.叶景华.救治尿毒症1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04):13.
 
  32.叶景华.诊治泌尿系感染129例的经验体会[J].中医杂志,1984,(02):38-40.
 
  33.叶景华.隐匿型肾炎的治疗体会[J].吉林中医药,1983,(03):22-23.
 
  34.叶景华,王哲身,夏文娟,等.中医药治疗外感高热116例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03):4-7.
 
  35.叶景华.甲状腺切除后两上肢抽搐症一例[J].福建中医药,1982,(01):5
 
  【传承图谱】
 
  丁济万→叶景华→张彤、邵国强。




































  • 钱平================================== 03-23
  • 孙广生================================== 03-23
  • 欧正武================================== 03-23
  • 杨永华================================== 03-23
  • 李家邦================================== 03-23
  • 秦昌国================================== 03-23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