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古今名医 > 名老中医 >

蔡淦

作者:名老中医 发布:2023-01-30 14:40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蔡淦
 
  蔡淦,男,上海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就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脾胃病科。为全国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中医脾胃病及内科杂病。
 
  【教育经历】
 
  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
 
  【工作经历】
 
  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工作至今,曾任副院长。
 
  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副主任、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药研究院第二临床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方向】
 
  主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肠易激综合征有很深的研究。
 
  【学术思想】
 
  (一)深化中医内科识病辨证的理论
 
  1、率先规范病、证、症的涵义
 
  蔡老在上世纪80年代编写的《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从书·中医内科学》总论篇中,首先规范中医内科病、证、症的涵义。“症”是指症状,只作为疾病的临床表现来解释;“证”是指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在致病因素及其他有关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所产生的临床综合表现,并经过分析、综合、归纳而得出的证据;“病”是由一组具有临床特征症状构成,并各有其不同的演变规律,包括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
 
  2、强调辨证要密切结合辨病
 
  辨病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纵向认识,有助于抓住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基本矛盾);辨证是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横断面认识,便于找出生于特定个体的某一疾病在其所处一定条件下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此引申开来,不难发现,就同一疾病而言,辨病是求其共性,而辨证是求其个性;又不同疾病来说,辨病则是求其个性,辨证是求其共性。辨病与辨证是相辅相成的,是在辨病的范围内辨证,在辨证的基础上辨病。临证如能交叉运用病证并辨的方法,无疑可以从不同侧面更好地揭示疾病的本质。
 
  3、提倡运用现代科技为辨证、辨病服务
 
  过去因限于历史条件,构成中医病与证的症状、体征等,全凭病人的主观感觉及医者用感官(不用仪器设备)直接获得的数据,即通常所说的“望、闻、向、切”四诊,因此辨病与辨证仅停留在宏观的唯象辨识之中,前人称谓“因发知受”。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医诊察疾病已逐步采用了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CT、MRI等各种现代科技技术手段,从而使中医不断深化了对疾病的认识。同时,传统的中医辨证由于运用现代多学科、多途径的探索,也正在不断地深化,从宏观的唯象辨证,向微观、微量的方向发展,并为阐明“证”的实质,提供了许多新的物质基础和新的客观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中医“证”的本质,但并不能代替疾病的诊断。辨证的客观化、微观化还必须与辨病相结合,要病证合参,才能全面地认识疾病,从而正确指导治疗。
 
  (二)论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病须分外感内伤
 
  疑难病证,多缠绵难愈,或因病邪峻厉,或因正气不支,或因症情复杂,宿疾而兼新病,内伤又兼外感,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多种因素,杂合而成,针对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治疗对策。诚如喻昌所说:“病千变,药亦千变”。但这个“变”绝不是漫无边际的乱变,“万变不离其宗”,要有“准绳”。对外感热病的治疗,应采取“扭转”、“截断”的方法,所谓“扭转”,即因其势而导之;所谓“截断”,即“先安未受邪之地”,其目的是使疾病不再继续发展,从而迅速得到控制。对内伤杂病的治疗应采取“调养”、“调整”的方法,所谓“调养”,即扶助正气,使正气得充而祛邪有力;所谓“调整”,即调整人体的阴阳,使之归于平衡,因病久缠绵,根深蒂固,治疗切不可操之过急,只要辨证不误,治疗方向正确,方药能切中病机,就不必轻易改弦更张,应守法守方,缓缓图之。如上所述,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的治法虽有不同,但两者又有联系,内伤容易感受外邪,而外感又进一步促进内伤,所以在治疗疑难杂病时,应遵循王孟英之旨,外感病宜“实中求虚”,内伤病宜“虚中求实”。
 
  (三)应用脾胃学说指导其他脏腑诸病的治疗
 
  牌胃有病,可影响到其他脏腑,其他脏腑有病,也可影响到牌胃。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或统摄无权而失血过多,均可导致心血亏虚;另一方面,若思虑劳神过度,不仅暗耗心血,且可影响脾的运化。脾虚运化功能减退,生气不足,则肺不能得到脾胃的资助而气虚;肺气久虚,亦可影响气的生成而致全身气虚,引起牌气亦虚。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可横逆犯胃克脾,而形成肝胃不和,及肝牌失调的病变。反之,若脾失健运,生湿蕴热,熏蒸肝胆,也可影响到肝的疏泄。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转相滋养,相互为用。脾虚化源衰少,则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所藏;肾虚阳气衰弱,则脾失温煦而运化失职。以上是应用脾胃学说指导心、肝、脾、肺、肾诸病治疗的理论。
 
  【科研成果】
 
  主持省部级课题10项,完成了8项。其中:
 
  《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内科学》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慢性胃炎中医证实质的研究》和《从病理形态和细胞动力学角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分别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另获国家教委特等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教材专著二等奖各1项,上海市教委三等奖1项。
 
  【获奖情况】
 
  1995年,被评为首届“上海市名中医”。
 
  200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被评为“上海市卫生局系统先进工作者”,还曾二度荣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
 
  【荣誉称号】
 
  国家级名老中医,上海市名中医
 
  【学术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议指导委员会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顾问
 
  上海市中医脾胃病医疗协作中心主任
 
  上海市药品评审委员
 
  上海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
 
  【出版著作】
 
  《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内科学》
 
  【主要论文】
 
  1.蔡淦.李东垣辨治内伤杂病的学术思想与遣方用药特色[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03):4-6.
 
  2.蔡淦.“治中焦如衡”为调治脾胃病大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06):3-5.
 
  3.蔡淦.中医膏方临床的应用[J].中成药,2009,31(01):167-169.
 
  4.蔡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07,(08):1.
 
  5.蔡淦.慢性胃炎的中医药诊治要点[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03):1-2.
 
  6.蔡淦.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06):637.
 
  7.蔡淦,张正利.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与展望[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08):11-13.
 
  8.蔡淦,张正利.电刺激-束缚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02):75-77.
 
  9.蔡淦.乐胃方治疗胃癌前病变作用机制[J].医学研究通讯,2003,(03):21-22.
 
  10.蔡淦,马忠杰,唐兴利.三阶段案例教学法——强化中医内科见习基本功训练教学法的探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03):5-6.
 
  11.蔡淦,王松坡.乐胃煎治疗胃癌前病变51例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01):11-13.
 
  12.蔡淦,张伯臾.《实用中医内科学》样稿选载癃闭[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06):41-48.




































  • 钱平================================== 03-23
  • 孙广生================================== 03-23
  • 欧正武================================== 03-23
  • 杨永华================================== 03-23
  • 李家邦================================== 03-23
  • 秦昌国================================== 03-23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