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古今名医 > 名老中医 >

王伯祥

作者:名老中医 发布:2022-09-26 17:45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王伯祥
 
  王伯祥(1924年12月-2022年5月9日),男,全国名中医、湖北中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师承导师。生前系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教授。2022年5月9日,王伯祥在武汉逝世,享年98岁。
 

 
  王伯祥1924出生于中医世家,1948年就读于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1954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在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40余年,现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脏象肝病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主任,国际肝脏研究会(IASL)会员,国际肝病研究协作交流中心(RECLD)中医药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科技顾问团顾问,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部评委,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王伯祥曾多次出席和主持国际、国内会诊,主编、等多部着作,发表论文40余篇,在中医药防治肝病方面,博采众家,自成体系,理论功底扎实,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为我国的中医肝病事业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人物经历】
 
  王伯祥先后就读齐鲁大学医学院和湖北医学院,历经8年寒窗之苦,进入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在学习西医的基础上,王伯祥善于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经典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在防治肝病方面。
 
  1958年到1974年,王伯祥先后两次参加了“西学中”班,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药物方剂,这段经历为他此后长期从事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内科工作,尤其是有关肝病的临床与科研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也对他之后运用创造性思维模式开展中医科研临床工作多有启发。
 
  20世纪世纪50年代,以王伯祥为首的肝病研究小组成立,开始从事消化疾病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病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王伯祥出任湖北中医学院藏象肝病研究所所长,此时肝炎肆虐为患,王伯祥以开拓者的身份引领国内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开始进行系统的、持续的、规模化的肝病防治研究。“六五”到“八五”期间,王伯祥发挥科研优势,带领团队,长期承担国家中医肝病攻关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验。
 
  20上世纪60年代初,王伯祥研制出针式超声微型探头,用它配合腹腔镜,在直视条件下探测肝内病变,率先提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形态学分型诊断意见,以此作为观察病情、评估中医药疗效的参考。这一成果比国际上提出同类分型意见者早10年。
 
  20世纪70年代,国内普遍应用“硝硫氰胺”治疗血吸虫病,但是部分患者出现“黄疸”病症,王伯祥领导一个科研小组采用血清药理学、免疫病理学、超微结构学方法查出病因,攻克治疗难题,为我国血吸虫病治疗作出突出贡献。
 
  【学术任职】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会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主编、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创始人。
 
  【家庭情况】
 
  王伯祥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王建功擅长中医眼科与疮疡科,外祖父张采阁是信阳地区极富盛名的内科和针灸科医生,母亲张志芳也精通医术。




































  • 钱平================================== 03-23
  • 孙广生================================== 03-23
  • 欧正武================================== 03-23
  • 杨永华================================== 03-23
  • 李家邦================================== 03-23
  • 秦昌国================================== 03-23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