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古今名医 > 现代 >

何承志

作者:古今名医 发布:2022-02-23 17:45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何承志
 
  何承志(1919年—),字锦文,男,汉族,上海市青浦区人。
 

  1940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在青浦县朱家角镇开业行医,1947年参加南京中央考试院国医考试合格,1952年任中国红十字会青浦分会总干事,组织青浦县朱家角联合诊所。
 
  【从医经历】
 
  1940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在青浦县朱家角镇开业行医,1947年参加南京中央考试院国医考试合格,1952年任中国红十字会青浦分会总干事,组织青浦县朱家角联合诊所。1953年参加筹建青浦县朱家角人民医院中医科,1956年起任青浦县人民委员会卫生科副科长,1966年兼任青浦县人民医院副院长,1981年12月任青浦县中医院院长,1983年2月任青浦县卫生局副局长,1985年任青浦县人大副主任。60余年来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年代曾兼任上海市第一医学院中医教研组教师。6、70年代在县内开办中医带徒班7期,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在担任行政管理工作期间,积极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为青浦县卫生事业及中医工作肘了重要贡献。何老现为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名誉院长,区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历任数届市、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政协常委。
 
  何老出身中医世家,为何氏27世世医之一,历宋、元、明、清四代直至今日,绵延8百余年,曾有人论断:“青浦何氏,不仅在我国历史上从未闻之,即在世界医史上亦并无多见”。显然,何氏医学由于一家父子相传,源远流长800余年,其本身也能证明在医术和经验方面,必有其流传的价值和作用。
 
  何老既渊源家学,又有师承拜丁济万门下,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擅长内科,对肝胆病和疑难杂症有独到见解。经多年临床精心筛选研制的消炎利胆排石中成药“金胆片”获上海市科技成果奖。近年来在血液病临床研究中,运用“三奇冲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一定成效。何老不仅医术造诣精深,而且知识面极广,工诗善书,书法遒劲秀丽。
 
  【人物成就】
 
  1988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精神文明标兵,1991年为被评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1991年定为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之一,1995年定为上海市名中医。金胆片治疗胆道疾病的疗效观察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著书论作】
 
  主要编著有《何氏百性赋》、《何氏伤寒篡女》、《三方江编》、《青浦县历代名医》、《青浦县中医治疗血吸虫病论文集》、《何承志医集》。
 
  【学术观点】
 
  一、治病首要治人,因时因地制宜
 
  何老临证非常注重人的因素。即要调动起病人内在积极因素来同疾病作斗争。有因病情顽固丧失治疗信心者,常以自身患重病而治愈的实例鼓励患者;有因精神受刺激或抑郁而致病情加重者,常言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开朗乐观,配合治疗。
 
  临证时掌握患者体质强弱、年龄老幼、居处与工作不同,季节气候变更等等灵活用药,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对于“外感”,何老重视机体内在因素、体质强健的青壮年概以辛凉疏解,直驱病邪。对于患肾炎或慢性白血病的儿童则认为“稚阴稚阳”之体、“肌肤柔软,脏腑未坚”,疾病过程中“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治疗随时要注意照顾正气,每每辛凉疏解与益气固表或益肾固本并用,慎用大寒大热及汗下峻剂。
 
  老年患者大多气血亏虚,阴阳俱弱,临床见证以虚证或虚中挟实为多,立方遣药,多用补养,治痰饮病者,常以益气健脾温肾化饮为法,善用六君、肾气诸方兼化痰湿。对肝肾阴亏者,着重养阴滋肾平肝调气,常以杞菊地黄类为法。
 
  长夏多夹湿,何老常用二陈、平胃、藿香正气诸方,喜用藿香、佩兰、半夏、川厚朴之类以化湿燥湿醒脾助运;秋令多燥,治咳嗽咯血常用清肺润燥及清肝泄热之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母、山栀、生地、玄参、麦冬之属。
 
  总之,人生活在天地之间,环境之优劣,气候季节之变更与人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何老分析病因病机、制订治则、选用方药时常参合天时地理诸因素,因时因地制宜。
 
  二、“温病”是“伤寒”之延续----推崇“轻可去实”
 
  何老认为从学术渊源上“温病学派”是“伤寒学派”之延续,从辨证和治疗上讲“温病学派”又发展了“伤寒论”。何老治热病擅用时方,推崇“轻可去实”。盖以温病初起,邪在肺卫唯用辛凉轻清之剂,方能疏散风热,宣畅肺气,常选清水豆卷、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辈,不用大苦大寒之品,以免药过病所,以致邪陷入里。及至气分热甚,邪热入胃始宜清泄阳明,方用甘寒之“白虎”;如热积胃腑,出现谵语神昏便秘等症时,效法仲景,采用“承气汤”类攻泻热积。热病传变较多,热入营血,身发斑疹或谵语神昏,或动风痉厥,何老每用咸寒清热、甘酸益阴配伍“紫雪”、“安宫”、“牛黄清心”以清热熄风,平肝止痉。何老常谓临证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要能知常达变方能把握病机,随证施治,才能取得疗效。
 
  青浦地处江南水乡,夏秋季节湿温多发,在湿温病治疗上何老常用芳香化浊、淡渗利湿、苦温燥湿诸法,用药以米仁、杏仁、蔻仁、藿香、佩兰、竹叶、厚朴花、葛根、黄芩、黄连为多,清灵圆活亦秉轻宣透达之性,以使湿去热孤,更易清除。
 
  三、重视脾肾功能,贵在守法求本
 
  土为万物之母,在人体脾胃为中土、为生化之源,是气机升降之枢纽,后天之本也。肾寓真阴真阳为元气之根、先天之本、人身脏腑气血皆赖肾气之温煦,才得以长养发育生生不已。
 
  在外感热病治当清热祛邪,何老不忘顾护脾胃,尝谓:“人体以胃气为本,纳谷者昌,失谷者亡”,处方用药力避大苦大寒,以免克伐胃气,即便使用苦寒清热之品,必加制半夏、陈皮、焦谷芽、米仁以和胃运脾。
 
  对于温病,何老十分重视保存津液,宗奉叶天士“胃为津液之本”,“胃宜润则降”的观点,强调养胃阴,认为“留得一分津液,则有一分生机”。每用石斛、沙参、麦冬、西洋参等甘柔濡润之品以养胃生津。
 
  对于慢性病调理,注重调治先天后天,认为脾为坤土生育万物,脾运健则源泉不竭。治气血亏虚之萎黄、紫癜、“再障”、脾虚泄泻或痰饮病、水肿病等皆宗奉东垣升阳益气,健脾利湿为法;久病损及肾阳,则取脾肾同治,加入温肾之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肺虚喘促而有纳呆便溏,采用培土生金,病久损及肾阳则加入温肾之品,纳气以归肾。
 
  对于心肝之病的治疗,何老常采用益肾之法,尝谓“肾阴乃各脏之阴的根本”,肝阳上亢实由肝肾阴亏才出现头目眩晕、面红升火、下肢酸软乏力,治宜滋水涵木,补肾阴以潜肝阳;心火上炎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口舌碎痛等症,乃属心肾阴虚、多采用补肾阴以清心火法。杞菊地黄、知柏八味、交泰丸乃常用之方,均本“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旨。
 
  临证治病不可“头痛医头”,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针对病源,审因论治,即“治病必求其本”也。“本”如找到,数诊之后,必见疗效,即便原来症状也自好转。有时病人把一些次要症状提出切不可舍本逐末,改弦易辙而必需守法不更,略加增损以治兼证,坚持下去方可收效,否则动辄更法改方为离其本,病情易见反复。
 
  四、带病可以延年,摄生调治并重
 
  不少患有慢性病、疑难病者,或曾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收效甚微或病情好转很慢,并经常反复。由于长期受病魔折磨非常痛苦,不能正常生活与工作,精神萎糜,少数患者悲观绝望失去进一步诊治的信心,甚或萌发轻生之念;也有一来就诊就迫切希望药到病愈……。凡此种种,何老仔细给予诊治,根据病情安慰病家,晓以目前医疗水平虽不能尽愈其病,若能好好调治摄生,尚可带病延年。患者因此而增强了治病的信心,如有些慢性白血病、再障及慢性肝、肾疾病患者,病情得到好转后精神乐观,重返工作岗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些晚期癌症患者延长了生存期。
 
  除了药物调治外,何老非常注重摄生,对于慢性病患者首先强调寒温调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对于慢性白血病、再障、哮喘痰饮、慢性肾炎、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避免外邪侵袭、诱发或加重本病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防止病情反复又能巩固已获得的治疗成果。
 
  对于心阴亏损,心火较旺或肝阳上亢的患者,何老常以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劝解患者,注重精神调养、清心寡欲、心怀坦荡,力戒嗔怒,以使气血平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避免出现中风或心悸怔忡等症。
 
  五、强调药物质量,力求剂型改革
 
  “药物乃医家之兵器”,医技虽精,选方配伍恰当,如果药物质量不佳,徒有其名,并无实效,岂能达到克敌制胜?以往用药讲究“地道药材”,重视采集与炮制,保留较多有效生物碱等成份,应用于临床方能取得预期效果。而今假冒伪劣成风,中药质量急剧下降,何老常感叹说:“中药质量与供应急待改善,否则中医前途可能因中药质量低劣而葬送。”
 
  何老从事中医药事业,关心中医药发展,早年就力求剂型改革,认为汤剂虽有加减灵活,方便辨证施治诸优点,但常因煎煮方法不善,费力耗时不利于快速给药,加上药量不易掌握,口感苦涩等客观因素,给急危重症挽救带来困难。况20世纪90年代,社会已发展到火箭、电子及生物工程阶段,生活节奏大大加快,病家欢迎配药快速、服用方便、疗效可靠的片剂、冲剂、浓缩剂、糖浆剂、注射剂等等。若中药剂型再不改革,势必被社会淘汰,又何能走向世界?
 
  何老在临床治疗中竭力利导,身体力行。5、60年代,将归脾丸改成糖浆剂应用于临床;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人以舟车丸与十枣散等消退腹水;流脑、乙脑流行期,治温病热入营血、神昏动风痉厥常用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化服;在肝炎流行的6、70年代亲自带领中医药人员煎熬茵陈退黄糖浆和垂盆草糖浆;为治神经衰弱创制夜合糖浆。目前临床中仍常使用逍遥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香连丸、小金丹、紫金锭、犀黄醒消丸等上百种中成药。80年代创制了“金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取得显著疗效,被国内外广泛采用;近年在治疗“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贫血等证时,又创制了“三奇合剂”应用于临床。
 
  何老常感叹高效的中医药注射剂、静脉注射液还很少出现,且没有在临床推广,以致“中医药治疗急症”这一阵地,几乎完全丧失……何老常在市县有关中医药会议上大声疾呼,强调要改善中药的质量和供应,力求中药的剂型改革,期盼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机关和药厂通力协作,制造出高效、实用方便的中药口服、肌注、静脉滴注等新成药,新剂型来,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也是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中医药走向世界阐明了必然趋势。




































  • 郑建民================================== 03-15
  • 王自平================================== 03-15
  • 李鲤================================== 03-15
  • 毛德西================================== 03-15
  • 张东岳================================== 03-15
  • 吕靖中================================== 03-15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