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古今名医 > 国医大师 >

邓铁涛

作者:国医大师 发布:2022-09-20 17:20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邓铁涛
 
  铁骨铮铮耕杏土,涛声拍案济苍生。中医的脊梁、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于2019年1月10日早晨6时6分仙逝了,享年104岁。
 

 
  “我能留给儿孙最大的遗产为仁心仁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笔遗产早已交给两个儿子。”弥留之际,邓老看淡生死,从容嘱咐后事,“我最后要穿西装打领带,戴国徽,希望以后经常有人去看看我,下一世还做中医。”他还特别叮嘱,追思会上用他生平最喜欢的一首曲子——《在那遥远的地方》伴他远行,他为自己选定的挽联是“生是中医人,死是中医魂”。
 
  从年少立志到阅尽百年沧桑,跨越一个世纪,邓铁涛始终在做着一个从未改变的中医梦——为中医学发展呕心沥血、为中医学教育薪火相传、为中医药事业腾飞奋斗终生的梦。他用名字写下了百年中医药事业的宝贵注脚,用铁肩铸就了让一代代岐黄后人守望致敬的精神坐标。
 
  一、梦的发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1916年农历十月,邓铁涛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一个中医家庭,邓家满是医药气息——邓铁涛的祖父邓耀潮从事中药业,父亲邓梦觉更是近代岭南温病名医。
 
  时遇“干霍乱”(民间又名“绞肠痧”)流行,患者腹痛如绞,欲吐不能吐,欲泻不能泻,非常痛苦。邓梦觉治此湿热夹杂症,予温病家王孟英蚕矢汤,往往一剂即愈。在广州执业期间,邓梦觉治愈无数疑难病症,当中不少危急重症,邓铁涛目睹父亲用中医药帮老百姓解疾脱苦,因此立志继承父业。邓梦觉用师带徒的形式将儿子带入医门,并且不断发现中医药同行中的名师,让邓铁涛跟随学医。
 
  邓铁涛曾说,“说到梦,首先要感谢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叫邓梦觉,就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之意。父亲在我小时候就常常启发我梦想,我自小听父亲的教导,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梦。”1932年,邓铁涛中学未毕业便考入了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那个时候就是我中医梦的开始”。
 
  二、砥砺前行:钻研“五脏相关”理论50年
 
  1932年,邓铁涛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7年毕业。1940年,父亲邓梦觉逝世,此时邓铁涛已经接过父亲传给他的“医钵”。毕业即从业,邓铁涛在香港、广州、武汉等地行医,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运用伤寒、温病理论防治瘟疫,救治乙脑、流脑、流感等病患,从中总结寒温融合防治瘟疫的理论,至今仍有效指导防治流行性、传染性、感染性、发热性疾病的科研实践。
 
  邓铁涛早在1962年、1978年就两度由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事实上,他发扬光大的岭南邓氏内科学术流派临床诊治的病种,涉及内科不同系统的多种病症,尤其是对冠心病、高血压、中风、慢性胃炎、重症肌无力、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硬皮病及危重病的抢救等,诊疗经验非常丰富。据初步统计,涉及63种疑难杂症。邓铁涛一生专门选择危害民众生命健康的危急重症作为临床研究重点。
 
  临床诊疗经验的不断取得,使得邓铁涛关于五脏相关学说、脾胃学说、气血痰瘀相关学说、伤寒与温病之关系、中医诊法与辨证等中医药学术主张与思想不断形成、发展,渐成宝库。最令人敬佩的是,邓铁涛持续钻研中医“五脏相关”理论50多年。1988年,邓铁涛正式提出将中医五行学说应更名为“五脏相关”。其实在此之前的1962年11月,他就撰写《中医五行学说的辨证法因素》一文发表于《光明日报》,回应批评中医五行学说的文章;1963年又写《中医理论的核心》发表于《广东中医》,针对有人认为“五行是玄学”而作;1975年,他完成《再论中医五行学说的辨证法因素》,载于1983年出版的《学说探讨与临证》一书,回应“文革”期间对五行学说的抨击。
 
  邓铁涛认为,脏腑配五行,把人体的功能归纳为五大系统,内、外环境都与这五大系统联系起来,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都可概括,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体现在人体脏腑,其实质是脏腑组织器官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体内各个调节系统促进和抑制之间的关系;学说指导临床治疗的过程,实质是使人体遭到破坏的内稳态恢复正常的过程。
 
  研究五脏相关是中医五行学说从量变到质变的开始,五脏相关理论逐渐成为中医学科前沿的焦点,形成中医五行学说与脏腑学说结合、解释疾病相关联系并用以指导临证用药的创新性中医理论学说,高度概括了复杂临床现象。
 
  2005年“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成为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邓铁涛受聘“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07年6月,邓铁涛获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此为广东唯一;2009年7月1日,93岁的邓铁涛获评为“国医大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次全国范围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
 
  三、德艺双馨:“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
 
  如今,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仍是世界性难题,邓铁涛对该领域的辨证诊治研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除了科研,他多次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至今,弟子们忆起邓铁涛10多年前抢救并资助的一例患儿,称奇之余仍带着感动——
 
  2003年4月,12岁的湖南男孩林林因重症肌无力在某大医院上了呼吸机,被告知救治无效后,林林的父母变卖乡下房子,但也仅筹得一万元左右。钱用完后,绝望的父母冲入ICU拔下林林身上的呼吸机套管和氧管,无奈准备离去。
 
  听到这一消息,当时已87岁的邓铁涛马上赶到ICU病房。林林已奄奄一息,邓铁涛翻开被褥,发现他骨瘦如柴,不禁又急又心痛:“小孩瘦成这样,单靠药物哪能起作用?!”说完,他马上拿出早已准备好的5000元给护士长:“到营养室买鼻饲食物,要保证每天所需要的能量,有胃气才有生机。”他又对ICU主任说:“重上呼吸机,费用我先垫。”他随后和医务人员研究治疗方案。
 
  十多天后,林林脱离呼吸机,他的父母一见到邓铁涛,无以言谢,齐齐下跪……邓铁涛搀扶起林林的父母并安慰他们别着急,又为他们考虑如何解决医疗费。后来,热心人士被邓铁涛的仁心仁术所感动,为林林捐了3万元,还清了欠费。经过2个月的治疗,林林终于得救了。
 
  医务人员从邓铁涛身上看到了“大医精诚”。他仁爱宽厚,对待病患感同身受,悉心救治,有大医之风;他探讨岐黄学术之精髓,不负一代宗师之名。
 
  四、卫道中医:毕生为中医药事业鼓与呼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中医药发展每况愈下。邓铁涛当时做了统计:解放初期,广东有中医3万人,但到了1980年初,只剩下一半,而且还在继续减少。邓铁涛急了,赶忙写信向上级反映情况,引起了高度重视。此后不久,国务院会议经过讨论,同意并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是邓铁涛第一次上书。
 
  第二次上书是1990年,国家精简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位列其中。邓铁涛当即联合全国其他7位著名老中医一起上书。最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被“保下来了”。这就是中医界著名的“八老上书”事件。
 
  1998年,全国又刮起了一股“西医院校合并中医院校”的风潮。合并后,不少中医院校只剩下一个系甚至一个教研室。邓铁涛忧心忡忡:“国家要抓大放小,对很多行业可能合适;但在医学界,西医大、中医小,抓了西医而放任了弱势的中医,岂不‘死火’?”于是,邓铁涛再次和其他中医老专家一起上书。后来,中西医院校合并风紧急“刹车”。
 
  邓铁涛第四次上书,时间是2002年12月31日,主题是“中医不能丢”,以呼吁全社会对中医药加以重视。
 
  令人想不到的是,仅仅4个月后,邓铁涛又上书了!而这一次恰逢“非典”,是中医命运的转折。邓铁涛上书建议中医介入抗“非典”。这也直接为后来中西医结合抗“非典”打下了基础。
 
  从普通中医成长为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一生被世人瞩目。他是中医梦的引领者和奠基者,他目光如炬,高屋建瓴,破除种种思想樊篱,高高举起了振兴中医药的旗帜;他作为中医界的精神领袖,每每在中医危急之际,洞察秋毫,明辨是非,上书中央大声呐喊,保住中医命脉。
 
  五、以梦为马:“伤其九指,不如断其一指”
 
  2019年,刚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抢救的邓铁涛尚处在昏迷状态,家属看到广东省中医院的吕玉波前来探望,马上呼喊病床上的邓铁涛,“您的最佳拍档来了!”听到这话,邓铁涛居然慢慢有了反应。想当年,邓铁涛还亲笔题词“志同道合,共圆中国梦”赠送给吕玉波,邓铁涛说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就是“21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两人在逐梦路上成了惺惺相惜的“最佳拍档”,早已流传为中医界的一段佳话。
 
  2000年,全国面临着中医特色优势不突出,人才传承青黄不接的困局,邓铁涛为此感到深深忧虑。同样的难题也摆在了广东省中医院面前:医院名师匮乏,且专家们多出自岭南医派,有很大的局限性,人才也良莠不齐。邓铁涛与吕玉波深深感到,只有培养一大批铁杆中医才能振兴中医!于是决心要在全国打造中医师承工作的一个样板。他们与任继学路志正等名老中医商定,引用“伤其九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名言,振臂一呼,带头示范,号召全国名老中医打破门户之见,集中到广东省中医院带徒,集中全力打造一个“铁杆中医的黄埔军校”。
 
  邓铁涛倡导“集体带、带集体”“一代带二代”“代代相传”师带徒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中医师承模式,开创了中医大规模集体带徒的先河。他还提出“学我者,必超我”,掀起了全国岐黄学子的热情,名中医师带徒工作开风气之先,在全国中医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助力中医药传承,邓老还主动请缨给广东省中医院当“参谋”,在学科建设、医学战略等多个方面给医院出谋划策。
 
  2003年,年届80多岁高龄的邓铁涛身体力行,每周还坚持到医院带教。他带着弟子们查房,专挑疑难病例遣方用药,疗效让人啧啧称奇,甚至连出身西医的专家都被深深折服。这让大家明白了,“不是中医不行,而是用中医的人不行”,在邓铁涛的感召下,医院开展“温书工程”,重温中医经典,推动“中医年”“中医提高年”“中医巩固年”等活动,这让中医氛围一下子浓厚起来。邓铁涛还亲自出钱设立了“邓铁涛人才奖”,一支信中医、用中医、疗效显著的“铁杆中医”队伍在这时候渐成雏形。
 
  邓铁涛并不反对中医吸收现代科学的成果,认为核磁共振等先进的西医检查技术是中医四诊的延伸,他大力支持医院引进心脏外科手术,使广东省中医院成为全国中医系统最早开展心脏介入手术的中医院,为专科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局面;他对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发展寄予厚望,为中心成立寄语:“中西内外,比翼齐飞”;他预言未来医学必将把养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强调大力发展“治未病”工程,全国首家“治未病中心”落户广东省中医院;他提出要淋漓尽致地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旨在挖掘全国中医药特色疗法的“杏林寻宝”活动应运而生,医院还专门成立了传统疗法中心,承接这些从全国各地寻回来的“宝”,打造全国中医药特色疗法的“集散地”;医院率全国之先,大胆开设中医经典病房,探索中医药在救治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脏衰竭、多脏器衰竭、脓毒血症等领域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3年,广东省中医院与非典狭路相逢,艰难突围。邓铁涛给前去香港支援“抗非”的两位青年女中医专家林琳、杨志敏壮胆:“你们两位不是孤军奋战,身后有整个省中医院,有我们这班老中医在撑着你们,有什么困难,我随时支援你们!”在这场非典战役中,广东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经验被推广到全国,邓铁涛说:“我这个参谋还真的是老怀欣慰!”
 
  六、圆梦中医:“21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
 
  国医大师邓铁涛青少年时代饱尝战乱的悲惨和亡国的屈辱,也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他而立之年亲身参与了广州中医学院的筹建,从此就把一生献给了中医药事业。他的身上既有老一辈中医药人“大医精诚”“上医医国”的风骨,也是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象征。
 
  邓铁涛为中医前途命运牵肠挂肚,把自己日夜思念的中医药问题,写成几篇颇有影响医政论文:“中医学之前途”“试论中医学之发展”“新技术革命与中医”。他说:中医之振兴,有赖于新技术革命;中医之飞跃发展,又将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可见他对我国中医事业一片赤诚之心,如生命之火在熊熊燃烧,人们已经习惯把“邓铁涛”看作是中医的代名词。
 
  他是中医梦的开拓者和创新者,把“中华优秀文化不容轻视”“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的呐喊,从中国传到五洲四海,为传统的中医药注入勃勃生机,为世界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对于104岁高龄、献身中医事业一生,为中医学的发展呕心沥血、魂萦梦绕、奔走呐喊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来说,他的中国梦即是中医梦。邓铁涛曾写有一篇题为《万里云天万里路》的自传体文章,文内由衷之言,给人鼓舞和启发,“中医学的前途有如万里云天,远大光明,彷徨了几十年的中医可说已走在大路上。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就看现代中医、西学中和有志于研究中医的其他科学家们的努力了”。
 
  这是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世纪中医梦,杏林长春,愿岐黄薪火传承,中医学术生生不息。




































  • 郑建民================================== 03-15
  • 王自平================================== 03-15
  • 李鲤================================== 03-15
  • 毛德西================================== 03-15
  • 张东岳================================== 03-15
  • 吕靖中================================== 03-15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